《不只是故事》一直以來都在推廣老莊的「無為」思想,之前在文中一再強調「無為」不是「不為」,而是一種順其自然而為,該做什麼就做什麼。
很多讀者反應,這樣的解釋還是很抽象。我就是搞不清楚什麼是順其自然、還有該做什麼啊!
說到底:無為,那我要做什麼?
今天我們先從《莊子》「達生」篇「呂梁泳者」的故事,來看看「無為」都在做些什麼了?
始乎故,長乎性,成乎命
這個故事是莊子寫孔子與弟子到呂梁觀賞瀑布的經歷。這處瀑布有二十幾丈高,水花四濺奔騰長達四十里,連魚鼈都無法游過。這時孔子看到水中有名男子,以為是遭遇困難想尋死的人,就叫弟子順流設法救他。那人潛泳了幾百步的距離,才浮出水面,然後披頭散髮邊唱歌邊游到堤岸下。
孔子上前問他:「我還以為你是鬼,仔細一看,原來真的是人。請問你游水有訣竅嗎?」
那人回答:「沒有,我沒有什麼訣竅。」
接下來他說的都是心法:「吾始乎故,長乎性,成乎命。與齊俱入,與汨偕出,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。此吾所以蹈之也。」意思是,我從現成的處境開始,再順著自己的天性成長,到頭來成就了我的天命。我與漩渦一起捲入水底,再與波浪一起湧出水面,順著水勢而不憑自己的主觀判斷,這就是我游水的方式。
好學的孔子請教他:什麼是「始乎故,長乎性,成乎命?」
他回答:「吾生於陵而安於陵,故也;長於水而安於水,性也;不知吾所以然而然,命也。」我生在高地就安於高地,這是現成處境(故);成長於水邊就安於水,這是我的天性(性);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而還是成了這樣,這就是順應自然天命(命)。」
請問這位呂梁泳者的所做所為,有哪一樣是「有為」?也就是有心做為,如從小立志要成為泳霸,然後拜名師一步步學習,最後達成自己的目標拿下世界冠軍?
無為的所做所為
呂梁泳者的成長三步曲:始乎故,長乎性,成乎命,亦即生在哪兒就以那兒為家,天性善泳就水裡來浪裡去,然後成就了現在的自己,這正是「無為」的所做所為。從頭到尾沒有夢想、計劃表、目標,更沒有在高中時就設定26歲結婚、28歲長子出生之類的進度表,而是一切就地取材、順著自己的天賦發展,成為了現在的自己。
這樣有沒有做些什麼?(孔子都要不恥下問他的游水密技了),有沒有非凡表現?(魚鼈都游不過去,孔子還以為見到了鬼),會不會出人頭地? 這不好說,那時又沒有奧運。
「要做什麼」是「有為」的思路,是時下「成功」的範本。大凡我們敬佩羨慕的人物多依循這個「立定夢想-築夢踏實-實現夢想」的模式,完成傲人的成就。但成功者有數,大多數人則是卡在「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」裡,不上不下,茫茫然,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?還有要再做些什麼?
老莊的「無為」思想可說是試圖在其中開一條「逃生通道」,將愈來愈競爭的成功模式(沒看到已發展到無法外擴,開始內卷了嗎?)拉回一點,提醒我們原本就有的「自然模式」(無為)就在那兒,一切現成,不要再捨本逐末了。